第二十六章战和之议二

“以朝廷现在的财力物力,根本无法与东虏开战,甚至与东虏媾和还有一个好处。”张质说道:“就是盐场。武兴之役,国家丧两淮,两淮盐场尽为敌有,湖南一带,盐价腾高,以至于以至于百文一斤,即便如此,还只要攀升,没有下降的。百姓淡食,盐不仅仅是国之财源,也是百姓日常万万不可或缺之物。而各省盐务一时不能支撑,只有从东虏哪里买了。”

“尽有此事?”张轩大吃一惊。

对盐务张轩之前并没有多注意,也是在两广主政之后,才知道盐务的重要性。

在明朝,盐税从来是仅次于田赋的财政收入。而两淮盐税更是甲于天下。总体来说,虽然沿海各省都有盐务,从山东到广东,但是产盐大端还是在两淮。明时各地产盐区的分销都是有严苛的规定的。两淮盐分销南直隶,河南,湖广,江西。

当然了,分销区与省份并非完全重合。但是大差不差。

两淮盐区的失守,两湖,江西,南直隶一部分都缺少盐,而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盐产出量都不是太大。这与环境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仅仅供应本省,多出来一些支援一些其他地方,但本来产量不多,即便下令扩大生产,以这个时代的效率,从张轩下令,到下面扩大生产,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更让张轩不确定的,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盐场,能供应起这么多的海盐吗?

不想,不知道,一想张轩就觉得头大。

盐这东西,在后世看来从不觉得多重要,但是如果不吃盐的话。根本干不了力气活。

“陛下,臣也是刚刚知道的。”张质说道:“不过,西京与南京之中,还有一些存盐,支撑军需却是可以的。不过支援百姓,却是未必可以了。故以臣之见,与东虏议和,开关互市,如此民间得盐,官府也可设卡收税,当为一大端。”

张轩明白,如果真的按照张质说法,这关税定然是一大笔银子。

刚刚开始的时候,张轩以为只要开海关,就财源滚滚来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张轩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十七世纪的海洋贸易,与十九世纪的海洋贸易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清末在海关被英国人管控的情况下,依然能收入数千万两白银,成为国家经费的大端。但是在这个时代是不行的,因为即便对西洋文明怎么推崇,而在这个时代,东亚海洋贸易份额,远远比不上大明内部的交易量。

也就是说,中国本身才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倒不是海洋贸易没有前途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明末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仙痕小说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