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生长出来的好时光

敬文东

土家人野夫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文革”中当过少年樵夫 “文革”后 上过一所三流大学和一所名牌大学 当过公务员

◔喜欢看野夫写的1980年代的爱情_代 序吗?那就记住仙痕小▹说的域名xianhen.com◔(请来仙痕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做过像模像样的警察。身为体制内前途一片光明的干部子弟 后来却被时代风暴吹打成了“牢头狱霸”。在狱中 他奇迹般地和一些狱卒结为朋友 在劳改队导演春晚 并在当年首创犯人图书室。出狱后 他为谋生而成为著名书商 兢兢业业战斗在民间出版发行的渠道。

他还干过很多职业 经历过太多江湖生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 与他交往有很长一段时间 只看出他纵酒贪杯 热情豪迈。但都不知道 野夫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和作家——也许 这才是他被遮蔽多时的老本行和旧身位。

新世纪以来 野夫写下了一批力透纸背、光彩夺目的文章——《地主之殇》《组织后的命运》《坟灯》《江上的母亲》《生于末世运偏消》《别梦依稀咒逝川》《革命时期的浪漫》……这些文章旨在通过自己与家族中人或友朋的遭际 揭示曾经的时代是如何摧残宝贵的人性 如何在矢志不渝地蚕食中国人世世代代赖以为生的价值观念。

这是一种惹人深思、让人久久无法释怀的文字 这是一种催人泪下 却只能让读者一个人向隅而泣 并经由暗中的泪水透视惨痛历史的文字。汉语的光芒在野夫笔下得到了恢复 得到了张扬;诚实、诚恳 而又无比节制。但让人惊讶的是 即使在述说惨痛至极、压抑至极的故事 野夫的文字也无比灵动 毫无凝滞之态 有一种风行水上的感觉 顶多是飘逸、向往自由的风被故事拉拽了一下而已。

沉重和土地有关 飘逸则同天空连在一起 这是汉语当仁不让的两个极点。野夫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土地特质与天空特质 他的文字是土地与天空按照某种比例的神奇混合。中国的历史太沉重 土地特质因此始终是汉语的焦点;汉语的天空特质则必须受制于它的土地特质 汉语的天空始终是同尘世相混合的天空 是被土地震慑住的天空。

野夫深谙汉语的两极性 而汉语的两极性则为他的写作对象提供了绝好的对称物和衍生物。听命于语言 但更应该听命于情感 尤其是情感中沉重的历史成分:野夫恢复了汉语内部最正派、最高尚的那部分品质 经由这些品质的指引 野夫拯救了一种被官僚体制蹂躏了多年的语言。

熟悉野夫传奇生涯的朋友或许都知道 完成于德国科隆的中篇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 不过是对一个真实故事有限度的加工、改写和润色。诗人赵野和野夫相交甚深 他在他写野夫的散文中 曾经旁证过与此相关的那个原型。在他看来 现实中的那个女主人公 “虽然岁月沧桑 韶华已逝 眉宇间几分英气尚存”。

1980年代的青涩青年如今已到霜鬓中年;1980年代的初恋如今早已成为回忆的对象:它是那个年代过来人记忆深处的隐痛。辛波丝卡有一个非常好的诗句 无限沧桑尽在其中:“我为将新欢视为初恋向旧爱致歉。”沧桑感是时间给予有心人的馈赠品。

野夫在德国科隆访学的不眠之夜 回望遗留在祖国的青春和初恋 仿佛是在回望自己的前世。过来人都愿意承认 1980年代是奇迹 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时代 是废墟上生长出来的好时光。那时 野夫年轻 爱情更年轻;那时 野夫纯洁 不敢亵渎神圣的爱情。在1980年代 拉手、在夕阳或月光下散步 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 崇尚才华和艺术 则是爱情的最低标准。不像现在 一切都需要货币去定义。因此 前世的爱情构成了野夫心中隐秘的骄傲 那也是整整一代人的骄傲。他回望80年代 不知道是为了给今天疗伤 还是为了讽刺今天 或是为了给自己增添活下去的力量?

显然 野夫算不上虚构能人 他仅仅是一位非虚构叙事的大内高手。幸运的是 他的传奇经历本身就是小说 在贫乏无味、缺少故事的我辈眼中 已经是结结实实的虚构。

《1980年代的爱情》之所以感人至深 很有能力挑逗读者的文学味蕾 考验读者的泪腺 仰仗的不是故事情节的复杂(故事情节一点都不复杂) 而是野夫对汉语两个极点的巧妙征用:在需要天空特质的时候 他让读者的心绪飘忽起来 沉浸在对初恋的回忆之中 轻柔、感伤和对远方的思念统治了读者。在需要土地特质的时候 他让读者的心情向下沉坠 沉浸在对那段荒诞历史的思考之中 漫无边际的沉重统治了读者;野夫在小说叙事中 对天空特质和土地特质毫不间断地交错使用 按摩着读者的心绪 让他们从头至尾都处于坐过山车的状态 肾上腺素居高不下 配合着、应和着速度加快了二分之一的心跳。

对汉语两极性的重新确认和巧妙使用 是野夫迄今为止全部文学写作的最大特色 是他有别于所有其他中国作家的奥秘之所在。也是他以区区数篇文章和少量小说 就彻底征服许多读者的秘密之所在。放眼中国 或许找不出第二个人会像野夫那样 如此看重和依靠汉语的两极性 甚至是过度开发和使用汉语的两极性。这让他的文字像书法中的魏碑 古拙、奇崛、方正、守中 从表面上看毫不现代 但无限力道却尽在其间 以至于能够寸劲杀人。

《1980年代的爱情》取得的成就溢出了小说的边界 它让读者越过故事 直抵语言的核心部位——让读者欣赏的是语言本身 而不仅仅是过于简单的故事。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钱锺书的《围城》 如果没有语言自身的狂欢、撒野和放纵 《围城》恐怕连三流言情小说都算不上。如果没有魏碑式的语言从旁压阵、助拳 作为小说的《1980年代的爱情》该会多么单薄。和《围城》一样 《1980年代的爱情》也以对语言自身的开采 为自己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2013年5月8日北京紫竹院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1980年代的爱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仙痕小说只为原作者野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野夫并收藏1980年代的爱情最新章节四